吕文扬站在空荡荡的店铺里,汗水顺着太阳穴滑落。七月的阳光透过玻璃门直射进来,将"元诚凉菜馆"五个崭新的红色大字映得发亮。他擦了擦额头的汗,环顾这个只有三十平米的小店——四张简易桌椅,一个透明冷藏柜国内正规配资公司,墙上挂着他亲手写的价目表。这就是他全部的家当了。
三个月前,吕文扬还是某食品公司的质检员,朝九晚五,工资稳定。直到那天晚上,他给加班的老同事们带了自家做的凉拌菜,所有人赞不绝口的样子让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。
"你要辞职开饭馆?疯了吗?"父亲吕建国拍案而起,皱纹里夹着怒气,"现在餐饮业多难做你知道吗?你那点积蓄够赔几个月的?"
"爸,咱们家的凉拌菜手艺传了三代,不能就这么埋没了。"吕文扬摩挲着食指上那道切菜留下的旧伤疤,"我想试试。"
母亲在一旁悄悄抹眼泪:"小扬,你大学学的是食品工程,在办公室坐着多好..."
最终是爷爷吕元诚的一锤定音:"让孩子试试吧。店名就用'元诚',做人做事,诚信为本。"
展开剩余72%开业第一天,吕文扬凌晨四点就起床准备。他按爷爷教的法子,将黄瓜切成均匀的细丝,每一刀下去都带着韵律般的节奏。蒜泥要现捣,芝麻酱要用石磨现磨,就连辣椒油都是按祖传配方,用三种不同辣椒面混合炸制。
然而现实给了他一记闷棍。开业三天,进店的顾客屈指可数。第五天中午,他眼睁睁看着几个上班族在店门口张望了一下,转身走进了隔壁连锁快餐店。
"小伙子,你这凉菜太传统了。"终于有位常遛弯的老大爷好心提醒,"现在年轻人喜欢新花样,你这连外卖都没有怎么行?"
那天打烊后,吕文扬盯着剩下的大半盆凉拌黄瓜发呆。手机屏幕亮起,是大学同学群里的消息,有人晒出在网红餐厅打卡的照片。他突然意识到,自己可能真的落伍了。
转折点出现在一个雨天的傍晚。店里来了个被雨淋湿的姑娘,背着笔记本电脑包,看起来像是附近公司的职员。
"老板,有什么推荐吗?"她甩了甩伞上的水珠。
吕文扬犹豫了一下:"招牌是麻酱凉皮,祖传配方..."
"有没有...更特别点的?"姑娘笑了笑,"比如加小龙虾的?或者泰式酸辣口味的?"
这句话像闪电般劈中了吕文扬。当晚他翻出大学时的笔记,食品创新课程的要点还整齐地记在上面。凌晨三点的厨房里,他开始了一场疯狂的实验——麻辣小龙虾凉面、泰式柠檬鸡丝、芥末鸭掌...他把祖传配方当作画布,在上面挥洒新的色彩。
一周后,元诚凉菜馆的菜单焕然一新。吕文扬还特意设计了可外带的透明餐盒,上面印着"元诚"的logo和一句"三代人的手艺,年轻人的味道"。他开通了外卖平台,学着在社交媒体上发短视频,展示凉菜制作的"解压"过程。
"老板!那个小龙虾凉面绝了!"第一个回头客是那个雨天来的姑娘,这次带了三个同事,"我们在朋友圈发了照片,好多人问地址呢!"
生意像滚雪球一样好起来。八月的一个周末,吕文扬第一次遇到了排队的情况。他忙得脚不沾地,却看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店门口,手里提着两袋从菜市场买来的新鲜蔬菜。
"爸..."
"你妈让我来看看缺不缺人手。"吕建国板着脸,却主动系上了围裙,"黄瓜要切多细?"
最让吕文扬感动的是爷爷的到来。八十岁的老人坐在轮椅上,尝了一口新式凉拌菜,眯起眼睛细细品味。
"变了,但又没变。"爷爷的评价格外玄妙,"手艺是老的,心思是新的。好,很好。"
九月,元诚凉菜馆登上了本地美食公众号的推荐榜单。吕文扬在打烊后整理当天的收入,计算着再攒几个月就能换个大点的冰柜。玻璃门突然被敲响,是隔壁奶茶店的小妹。
"吕哥,能教我做那个网红柠檬鸡爪吗?我男朋友过生日..."
吕文扬笑着点头,突然想起什么,从柜台下拿出一个笔记本。封面上是他新写的字:"元诚凉菜创新食谱"。翻开第一页,是爷爷教他的原版麻酱配方,后面则密密麻麻记满了这些日子来的每一次尝试与改良。
窗外,初秋的风吹过街角的梧桐树国内正规配资公司,一片叶子轻轻落在"元诚凉菜馆"的招牌上。吕文扬知道,这个夏天,他不仅开了一家店,更找到了一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路。
发布于:江苏省我要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